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,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。深刻理解共同富裕邏輯意蘊,對于黨帶領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。
以人民為中心的“共享”“共富”
共同富裕與共享發展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兩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。共同富裕是共享發展的目標,為共享發展提供價值指引;共享發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,推動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。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,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,共同富裕不是“同步富裕”“同等富裕”,而是先富帶后富,最終實現全體人民都富裕。共享發展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,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,人民物質生活得到極大豐富,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,形成發展的良性循環,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。
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
共同富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價值追求。實現共同富裕是由黨的性質宗旨和根本政治立場決定的,是黨帶領人民推動中國發展的必然結果。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,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,進行改革開放,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,為中國發展富強、中國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我們黨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,把實現好、維護好、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煥發生機和活力,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顯著提升。黨的奮斗歷程和實踐經驗告訴我們,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,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。
激勵各族人民擺脫貧困
黨的十八大以來,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,并組織開展了脫貧攻堅人民戰爭。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,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。但是脫貧摘帽不是終點,而是新生活、新奮斗的起點,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。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,確保“兩不愁三保障”問題動態清零;要加大力度研究民族地區產業發展突破的新途徑新路子,拓寬產品銷售渠道,提升產業發展質效;要兜住民生底線,提升民生保障力度,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,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物質基礎。
“五位一體”協同發展,相輔相成
黨的十八大以來,黨和國家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力度前所未有,不斷支持和引導民族地區堅持“五位一體”總體布局,鞏固民族大團結和各民族全面發展的勝利果實,保證中華民族永續繁榮發展。在全國一盤棋的統一協調下,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,加強東部地區與民族地區的對口支援,帶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。政治上,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,加強民主建設、法治建設、道德建設,促進民族團結統一、各族人民當家作主,為共同富裕奠定政治保障。文化上,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文化是一個國家,一個民族的靈魂,文化興國運興,文化強民族強”,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,各族人民相互學習、取長補短,做到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與共,天下大同”,為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動力。社會建設上,增進各民族民生福祉,構建起覆蓋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,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,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生態上,民族地區作為我國的重點生態功能區,是推進高質量綠色發展的主戰場,把握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,為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。
(作者:北方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徐曉美 馬晨霞)